定下300年規(guī)劃后,軟銀在投資上一路狂奔

時間:2020-11-12

來源:

導語:出售已有資產、變更投資策略,較于以往的激進投資,現在的軟銀在“求穩(wěn)”

出售已有資產、變更投資策略,較于以往的激進投資,現在的軟銀在“求穩(wěn)”。

軟銀最近動作很多,前一腳剛400億美元賣了Arm,此事塵埃未定,后一腳又要賣“網紅”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。

軟銀真的急了。

3年前購入,如今估價10億美元賣出

在機器人領域,波士頓動力就如同直播界的李佳琦,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。只不過,這位“李佳琦”的命運有點多舛。

此前,波士頓動力曾被谷歌花30億美元收購,后因技術/產品變現前景模糊,最終被賣給軟銀。然而在易主3年后,波士頓動力又被賣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波士頓動力的“Spot機器狗”已經正式上線售賣,并有了100多臺的業(yè)績,這代表著波士頓動力已經可以商業(yè)化了。

但是,商業(yè)化不代表盈利能力。

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,波士頓第二位主人軟銀正在與現代汽車進行洽談出售問題。如果交易談成,現代汽車將獲得波士頓動力的最終控制權,交易估值最高可達10億美元。

定下300年規(guī)劃后,軟銀在投資上一路狂奔

對于現在的軟銀而言,彌補愿景基金投資失利帶來的損失是當務之急。而在彌補的過程中,我們也能夠看到,一貫激進的軟銀換了方向。

猶記得在2010年,軟銀創(chuàng)始人孫正義拿出了一份133頁的PPT,其中囊括了他耗費6年時間研究的300年規(guī)劃。

在孫正義的規(guī)劃中,信息革命將引領300年后的人類未來進程,而軟銀的使命,就是“致力于增加人類的歡樂”,要在這300年期間,成為“引領人類信息革命的領軍企業(yè)”。

由此,軟銀開始狂奔在投資的道路上,期間的不少收購投資更是成為特定產業(yè)歷史的重要節(jié)點,也成為不少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背后推手,覆蓋半導體、AI、醫(yī)療、金融等多個領域。

以半導體產業(yè)為例,軟銀于2016年斥資320億美元收購處理器架構設計公司Arm,成為當年半導體產業(yè)收購的最大案例,也成為半導體歷史上規(guī)模最大的收購案之一。

又比如在共享出行領域,通過參與多輪融資,軟銀累計以93億美元投資了網約車巨頭Uber,又以至少80億美元投資另一個巨頭滴滴,諸如Grab等東南亞市場的當地網約車企業(yè),軟銀也沒有放過。

可以說,利用投資控股的手段,在各大共享出行公司的背后,軟銀打造了一個自己的“共享出行帝國”。不僅如此,在共享出行之外,諸如自動駕駛技術等汽車相關產業(yè)也早已經成為軟銀的目標。

一直以來,軟銀的投資策略都是向有前途的年輕公司投入巨額資金,以創(chuàng)造大贏家、獲得大贏面。而為了更好地支撐大規(guī)模的投資行為,軟銀在2017年牽頭成立了規(guī)模1000億美元的愿景基金,其他出資方還包括沙特和阿聯酋的主權基金、蘋果等公司,這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創(chuàng)投基金。

愿景基金成立之后,軟銀和孫正義在投資上更是有了一層保障,接連投資了共享辦公企業(yè)WeWork、共享酒店巨頭OYO,繼續(xù)投資Uber、滴滴等。

然而,軟銀有些“失控”了。

賣股票、賣公司,軟銀“自救”求穩(wěn)

軟銀的“投資失控”第一次被外界所意識是在2019年財報第二季度公布的時候,在這份財報中,軟銀集團迎來了14年來的首次虧損。就連孫正義也承認,這是他創(chuàng)業(yè)以來從沒有過的虧損。

到2019財年財報出來,統計顯示軟銀全年經營虧損達到巔峰,其中僅愿景基金,投資虧損就達到了1.8萬億日元(約合171億美元)。

在這一財年統計周期內,WeWork的IPO半路夭折,估值一路狂跌到29億美元,另外UberIPO后表現不佳、Wirecard財務造假以及衛(wèi)星運營商OneWeb的破產,讓愿景基金在投資商連連失利。

有數據統計,愿景基金投資的88家企業(yè)中,大部分已經屬于虧損或嚴重虧損狀態(tài),其中有15家左右甚至瀕臨破產或者已經破產。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下,作為愿景基金母公司的軟銀也收到了影響,在今年2月上旬到3月上旬,其股價呈現斷崖式下跌,幾近“腰斬”。

為了彌補損失,軟銀不得不自救。

今年3月,軟銀發(fā)布公告稱,擬出售資產獲得4.5萬億日元的現金(實際出售更多),包括所持有阿里巴巴、Sprint/T-Mobile以及SoftBankMobile等企業(yè)的部分股權,通過償還債務和回購股票來加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。

不過似乎出售這些資產還不夠。就在前不久,軟銀終于與英偉達談妥,將Arm作價400億美元出售給后者,創(chuàng)下半導體歷史最大收購案,而今天所流露出的出售波士頓動力的消息,也從側面證實,軟銀“差錢”。

與此同時,除了出售資產,軟銀在投資上,尤其是對創(chuàng)企的投資不再如以往般“激進”。去年底,孫正義明確表示,公司應該在“實現盈利、現金流充足且可持續(xù)”的情況下上市,并透露未來投資的側重點——基于公司“穩(wěn)定狀態(tài)”下現金流的倍數來評判公司的價值,“沒有所謂的GMV、營收或用戶數量的倍數一說,這些都很難證明是正確的。最終還是自由現金流的倍數,再無別的衡量標準?!?/p>

另外,為了現金流的“穩(wěn)當”,軟銀也將部分投資目光從一級市場轉向二級市場,大筆收購亞馬遜、Alphabet、Adobe、Netflix和微軟等科技巨頭的股票。據統計,從8月初開始軟銀已通過一系列的交易購買了約40億美元的美股期權,主要集中在科技股上,對應標的股票價值大約在500億美元左右。

對于軟銀在投資上的這一突變,有分析人士表示,軟銀投資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不一定就能買到好的資產,而且風險也比較大。如果投資成熟的上市公司,可以大量投入且風險相對較低,沒有PE、VC的風險那么大,收益也沒有那么的大。

不過,對于現在的軟銀而言,激進的投資顯然是不可取的,相比之下,更為長期、穩(wěn)定的收益或許是比較適合的。

正如此前孫正在業(yè)績會上所說,“將吸取愿景基金一期的經驗教訓,不再那么激進。”


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[來源:傳動網]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傳動網(surachana.com)獨家所有。如需轉載請與0755-82949061聯系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傳動網”,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網或業(yè)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
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
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最新新聞
查看更多資訊

熱搜詞
  • 運動控制
  • 伺服系統
  • 機器視覺
  • 機械傳動
  • 編碼器
  • 直驅系統
  • 工業(yè)電源
  • 電力電子
  • 工業(yè)互聯
  • 高壓變頻器
  • 中低壓變頻器
  • 傳感器
  • 人機界面
  • PLC
  • 電氣聯接
  • 工業(yè)機器人
  • 低壓電器
  • 機柜
回頂部
點贊 0
取消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