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半導體產業(yè)將進入顛峰年

時間:2006-04-27

來源:kzcd

導語:國際半導體產業(yè)經歷了2004年的‘谷底’和2005年的‘回暖’后,今年將拉升到歷史最高值

國際半導體產業(yè)經歷了2004年的‘谷底’和2005年的‘回暖’后,今年將拉升到歷史最高值?!皣H半導體產業(yè)每隔幾年就會來一次‘景氣循環(huán)’。最新一輪的‘循環(huán)曲線’在經歷了2004年的‘谷底’和2005年的‘回暖’后,今年將拉升到歷史最高值。2006是一個景氣循環(huán)的巔峰年!” 像是要印證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工業(yè)組織(SEMI)總裁Stanley Myers的這個推斷,3月2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的“2006國際半導體設備、材料、制造和服務展覽暨研討會”,升騰著一股走出低迷迎接景氣的熱浪,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1118家參展商齊聚浦東,4萬平米的展覽廳人如潮涌?!敖衲甑恼刮贿_到了1822個”,SEMI中國總裁丁輝文說。 “殺手級應用”推波助瀾 身處ICT產品最底層的集成電路,其“景氣循環(huán)”的曲線波動不僅取決于自身技術,更取決于它身后那個長長的產業(yè)鏈,尤其是PC、手機、相機、電視等所有與數碼相關的終端產品。有業(yè)內人士分析,前幾次半導體產業(yè)周期性波動的“谷底”之所以深得令人心寒,走出谷底的上升曲線卻又步履蹣跚,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上游終端“缺少殺手級應用”的帶動。 這一次的“景氣”則有所不同。曲線拉升的勢頭很猛,“2005年末已達到歷史最高峰,2006年還會繼續(xù)走高,走高的趨勢令人振奮,原因是出現了殺手級應用,這就是數碼消費的大普及,數碼消費已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,市場開始呈現雪崩效應”,SEMI總裁Stanley 說。 SEMI的統(tǒng)計表明,2005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產業(yè)就出現強勁反彈,產值達2280億美元,創(chuàng)歷史最高。SEMI預測:2006全球半導體產業(yè)的營收增長將達到10%以上;設備采購增長9%,達360億美元;原材料增長10%,達到350億美元。相應地,半導體產業(yè)的資本支出增長率也將由4%調整為10%,達504億美元(據IC Insight)?;ㄆ旒瘓F投資研究機構甚至樂觀地認為,2006全球半導體銷售可能會出現“供貨吃緊”狀況。 春江水暖鴨先知。眾多Foundry(芯片代工)、設備和材料廠商已從景氣回升中嘗到甜頭,喜上眉梢?!叭ツ闒oundry的日子都不好過,翻身的日子是年底開始的,今年形勢更好,客戶們都在下單。華虹NEC盈利、蘇州和艦盈利、中芯國際也盈利,大家都過得不錯。”華虹NEC一位業(yè)務經理告訴記者。 中國作用舉足輕重 全球半導體產業(yè)的強勁反彈,中國的作用舉足輕重。2005年一個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中國半導體市場規(guī)模首次超過美國,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市場。在2001年到2005年的5年間,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業(yè)的營收額從188.3億元增長到702.1億元(人民幣),占全球份額從1.9%增長到3.53%,已與美、日、韓、中國臺灣齊名,躋身全球半導體“五大板塊”。 SEMI預測,2006年中國半導體業(yè)還將以兩倍于全球的速度增長,其中設備增長15%,材料增長23%。拉動這兩項需求的是芯片制造業(yè)的快速成長,中國內地已建成芯片制造工廠21家,另有23家正在規(guī)劃中。 中國巨大的芯片消費市場已具有號令“諸侯”的魅力,向市場靠攏,就近生產就近服務,成了眾多芯片巨頭在中國內地設廠布點的最大動力。 “全球半導體產業(yè)的重心正在轉向中國”,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斷言?!皟鹊爻蔀槿騃C制造發(fā)展最快的地方,臺積電絕對不能置身事外?!迸_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向媒體表態(tài)。 臺積電接到不少海外訂單,“海外的IC設計公司是因為看好內地市場而前往臺積電松江廠投片的”,曾繁城說。 相比之下中芯國際就幸運得多了。中芯國際一口氣在內地建成了8個晶元廠,其中兩個12寸廠,生產工藝技術涵蓋0.35到90納米。2000年創(chuàng)辦的中芯國際已在2002年開始量產營收,產值從5億、30億、77億直沖2005年的110億元人民幣。 中國半導體產業(yè)的短板子也顯而易見,就是不盡合理的“亞鈴型”產業(yè)結構——芯片制造和整機制造很強,位于中間的芯片設計太弱。中芯國際副總裁謝志峰認為,中國的Foundry已經很成氣候了,再過兩三年,芯片設計公司也一定會呈指數成長。
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[來源:中國傳動網]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(surachana.com)獨家所有。如需轉載請與0755-82949061聯系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中國傳動網”,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網或業(yè)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
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
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最新新聞
查看更多資訊

熱搜詞
  • 運動控制
  • 伺服系統(tǒng)
  • 機器視覺
  • 機械傳動
  • 編碼器
  • 直驅系統(tǒng)
  • 工業(yè)電源
  • 電力電子
  • 工業(yè)互聯
  • 高壓變頻器
  • 中低壓變頻器
  • 傳感器
  • 人機界面
  • PLC
  • 電氣聯接
  • 工業(yè)機器人
  • 低壓電器
  • 機柜
回頂部
點贊 0
取消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