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08-09-09 10:58:00來源:ronggang
圖2 45#鋼在瞬時干擾下的拉力時域曲線[/align]
在89C51單片機中有兩個可編程的定時/計數(shù)器—定時/計數(shù)器0與定時/計數(shù)器1(8032/8052還有定時/計數(shù)器2),可由程序選擇作為定時器用或作為計數(shù)器用,定時時間或計數(shù)值由程序設定。定時/計數(shù)器的核心是一個十六位的加法計數(shù)器,當作定時器用時,加法計數(shù)器對內部機器周期脈沖計數(shù)。在定時器的工作過程中,加法計數(shù)器的內容是可讀回CPU的。借助單片機中定時/計數(shù)器的這些特點來編制消除瞬時干擾的程序。
軟件具體編制方法如下:把定時/計數(shù)器選作定時器用,設置好工作方式,在程序運行過程中不產生中段請求信號,選擇內存中的某一單元(例如R0),在其中設一初始值(如果初始值大于255,則需要兩個內存單元),使得此初始值對應的機器周期的時間比干擾信號的作用時間長,而比實際所需采樣信號的作用時間短(由于干擾信號與實際所需信號作用時間存在很大的差異,做到這一點并不困難)。由CPU對A/D輸入信號進行處理,當檢測到被采樣信號有上升趨勢時啟動定時器,并將定時器的初值設為0,在被采樣信號到達最大值時,讀回定時器中十六位計數(shù)器的值,以之與R0初始值比較。若比初始值小,說明采集到的是干擾信號的幅值,應該舍去,并給計數(shù)器清零,重新返回采樣;若比初始值大,則可確定此時采集到的為所需的測量值,可以存儲起來或者通過顯示、打印輸出。
由于十六位計數(shù)器最多只能計時216個機器周期,如果系統(tǒng)晶振為12MHz,則其最長計時時間為66.5毫秒,對于作用時間比較長的采樣系統(tǒng)就顯得不夠。由于實際信號作用時間長,當采樣到最大值時加法計數(shù)器可能早已溢出,此時我們就不能確定計數(shù)器里的值與R0中所設初始值的大小了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可對上述程序做些修改,具體如下:將定時器設為中斷工作方式,定時初值為0,R0中設初始值A,在檢測干擾信號時,由于干擾信號作用時間短,檢測到干擾信號幅值時計數(shù)器中的值小于R0中的初始值A;而在檢測實際作用信號時,定時器會產生溢出。定時器溢出時向CPU發(fā)出中斷請求。在中斷程序中給定時器設立另一初值B,使B>A,中斷返回后計數(shù)器從B開始計數(shù),當測試到被測信號的最大值時,加法計數(shù)器中的值一定比初始值A大。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比較加法計數(shù)器中的值和R0中的初始值A來區(qū)分干擾信號和實際測量信號。
三、應用實例
下面介紹這種設計思想在生鐵團礦壓力實驗儀中的應用。
在高爐煉鐵中,鐵礦粉不能直接加入爐內冶煉,而應先制成球團,稱為生鐵團礦。為了保證生鐵團礦在運輸和裝爐過程中不至碎裂,必須測出其抗壓強度。團礦壓力實驗儀要求能準確地測出生鐵團礦的破碎壓力值,并顯示和打印出來。筆者設計的生鐵團礦壓力實驗儀中單片機采樣和控制系統(tǒng)框圖如圖3所示,該實驗儀的工作過程如下:團礦放置在生鐵團礦壓力實驗儀的托盤上,電機正轉,托盤上升,球團礦與傳感器接觸并受壓,傳感器壓力信號通過A/D轉換后輸入單片機,由單片機通過計算求出最大值。得到最大值后立即停止電機運轉,顯示、打印破碎壓力值。然后電機反轉,托盤下降,進行下一次實驗。
[align=center]
圖3 壓力實驗儀單片機系統(tǒng)框圖[/align]
在球團礦壓力實驗儀中,存在著電機頻繁地啟動與停止,在電機啟動與停止的瞬時,由于電路中存在能量的突變,產生了嚴重的電磁干擾,給采樣信號造成很大的影響,從而引起電機的誤動作。但干擾作用時間很短,一般為十幾微秒到幾十微秒,而球團礦從受壓到破碎這一過程一般在10~50ms。此干擾不易為一般的RC濾波器所濾除。筆者使用上述軟件方法,基本上使此干擾得到控制。軟件的程序流程圖如圖4。
[align=center]
圖4 生鐵團礦壓力實驗儀單片機控制程序流程圖[/align]
對于采樣信號作用時間長的系統(tǒng),則需要采用定時器的中斷工作方式。主程序的流程圖與圖4很類似,二者只是在定時器的初始化設置上有些不同。中斷程序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。
[align=center]
圖5 中斷程序流程圖[/align]
四、結語
本文介紹了一種軟件消除瞬時干擾的的方法。利用瞬時干擾比實際信號工作時間相差很大這個特點,借助單片機內部的定時/計數(shù)器,通過編程來實現(xiàn)消除瞬時干擾的目的,思路新穎。利用這種方法,既避免了普通消除干擾方法中繁雜的硬件電路設計,又充分利用了單片機的內部資源。通過實踐應用發(fā)現(xiàn),此方法使瞬時干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。
參考文獻:
[1] 孫涵芳,徐愛卿.MCS-51、96系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.北京: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.1988
[2]王幸之,王雷等.單片機應用系統(tǒng)抗干擾技術.北京: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.2000
標簽:
傳動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[來源:傳動網(wǎng)]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傳動網(wǎng)(surachana.com)獨家所有。如需轉載請與0755-82949061聯(lián)系。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傳動網(wǎng)”,違反者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或業(yè)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產品新聞
更多>2025-10-31
2025-10-22
2025-10-17
2025-10-11
2025-10-09
2025-09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