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碳生意”是機遇也是挑戰(zhàn)

文:2014年6月

導語:二氧化碳,這個和全球溫室效應、哥本哈根會議上大國談判博弈聯系在一起的詞,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。但是,大多數人不知道,它其實已悄然走近你我的生活,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。

 

    什么是碳指標呢?其實它是把地球當做一個整體,比方說像一個家,每個國家成員都往大氣層排二氧化碳,會增加溫室效應。于是大家坐下來談,一起限制碳排放量,并根據情況,給各個成員不同的排放份額,也就是碳指標。“碳交易”通俗地說,就是某個成員排放太多碳,超標了,必須向少排放的人買指標,以控制整個地球向大氣層排放的量。減排任務逐步下達到一些國家,分解到各個省份、各個企業(yè)。

“碳”其實離我們生活很近
    二氧化碳,這個和全球溫室效應、哥本哈根會議上大國談判博弈聯系在一起的詞,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。但是,大多數人不知道,它其實已悄然走近你我的生活,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。“碳”,是可以進行買賣交易的,這一點你可能不知道,但是當你讀完以下的內容,你就會對這個看不見,摸不著的東西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了。一家單位進行節(jié)能改造,減少了碳排放,并超額完成碳減排量指標,那么剩余的碳指標就可以用于交易,出售給未完成碳減排量指標的單位,從而獲得收益。

    什么是碳指標呢?其實它是把地球當做一個整體,比方說像一個家,每個國家成員都往大氣層排二氧化碳,會增加溫室效應。于是大家坐下來談,一起限制碳排放量,并根據情況,給各個成員不同的排放份額,也就是碳指標。“碳交易”通俗地說,就是某個成員排放太多碳,超標了,必須向少排放的人買指標,以控制整個地球向大氣層排放的量。減排任務逐步下達到一些國家,分解到各個省份、各個企業(yè)。

    在碳減排量交易所,人們進行“碳交易”,這聽起來有點玄乎,可是2013年起,它已經在國內幾個試點省市陸續(xù)實現。2013年6月18日,深圳市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序幕。同時,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,為全國人民打開新的投資渠道。目前,全國7大碳交易試點省、市包括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廣東、湖北已經啟動交易,重慶也正在籌備啟動碳交易。

    深圳碳交易實戰(zhàn)一年,助力碳強度下降23%。數據顯示,在碳交易機制約束下,2013年,深圳635家控排企業(yè)較基期下降了370萬噸,下降率約為11%。與此同時,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工業(yè)增加值增長792億元,增長率為29%。這就使得深圳的萬元工業(yè)增加值排放強度較基期下降了0.13噸/萬元,下降率達到23%,超額完成了深圳“十二五”年均碳強度下降要求。

試點省市首次迎來“期末考”
    進入六月,在去年陸續(xù)開市的五個碳交易試點終于要迎來市場運行的“期末考”——履約。對于深圳、上海、北京、廣東、天津這五個即將履約的市場而言,履約標志著碳市場首年運行的結束,也是一次對市場設計的最終總結和考驗。

    最早交出答卷的應為北京市場,規(guī)定重點排放單位應當于6月15日前完成清繳。當下已經開始履約的上海給了企業(yè)一個履約周期,規(guī)定上海企業(yè)應該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履行上年度清繳義務。而廣東企業(yè)的履約時間是6月20日前。深圳也將于6月底完成履約,規(guī)定管控單位應與6月30日前提交配額。天津本應成為最早完成履約的試點,規(guī)定的時間為5月31日前。但根據最新通知,天津試點履約時間已調整為6月10日至7月10日,使得天津將最后完成履約。

    從目前表現來看,北京試點已重點對未完成2013年碳排放履約的單位實施節(jié)能監(jiān)察,對超出配額許可范圍進行排放的單位責令限期履行控制排放責任。上海試點履約工作嚴格按照政策期限開展,企業(yè)表現支持,同時拉動企業(yè)對來年碳資產的管理意識,進展最為順利。同時,上海市階段性公布履約進度的方法也增加了信息透明度,塑造了企業(yè)履約氛圍。

企業(yè)如何淘金碳交易
    國家碳排放管理標準將在今年內發(fā)布,屆時將陸續(xù)發(fā)布針對產品、行業(yè)以及通用型碳排放標準,為未來碳排放相關交易和法規(guī)提供技術標準參照,這標志著全國層面碳排放工作進一步落實。而據此前消息,電子電器制造行業(yè)將成為節(jié)能減排重點領域。

    碳市場確實對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會形成壓力,比方說制造業(yè),給它定一個排放指標的話,它只能有三種可能,一種是減少產量,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;第二種是盡量減少排放;再一個就是提高能效發(fā)展新技術,這就是發(fā)展方式的轉變。對于企業(yè)而言,低能耗的綠色經濟無疑有著天然的發(fā)展?jié)摿?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碳市場可能對企業(yè)是一個機遇,也是一個挑戰(zhàn)。從機遇來說,你有新的發(fā)展機會;從挑戰(zhàn)來說,你必須要有新的技術。

    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作為碳排放大戶,面對碳交易,顯然無法置身事外,應在政府的支持下,積極參與國內碳交易:

一是提高認識,把握機遇。從長遠看,碳交易對企業(yè)推進節(jié)能減排勢必發(fā)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化企應積極行    動起來,深入理解碳交易作為碳減排市場化手段的內涵,應積極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效降低減排成本。

二是盡快熟悉碳交易規(guī)則。企業(yè)應盡早組織專門人員學習碳交易相關知識,學習碳排放統(tǒng)計核算管理體系,對    交易規(guī)則和自身的排放量做到知根知底。配額有余的企業(yè),可通過碳交易出售配額,將補償資金用于節(jié)能減排技術創(chuàng)新;超出配額的化企,可以通過購買配額,降低減排成本。

三是加快轉變經濟發(fā)展方式,加強企業(yè)碳減排方面的技術創(chuàng)新。面對日益嚴峻的節(jié)能減排壓力,企業(yè)要進一步    調整產業(yè)結構,積極研發(fā)低碳技術。低碳技術路線可以從減碳路線、去碳路線和無碳路線三個方面來考慮。減碳技術路線就是研發(fā)和應用更加先進的節(jié)能減排技術,大幅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,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;去碳技術路線,就是采用技術措施將產生的二氧化碳去除,典型的就是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;無碳技術路線就是采用新能源,比如太陽能、核能、氫能等進行生產的技術。

“碳產業(yè)”將大有可為
    也許你還不了解碳交易,但未來,企業(yè)乃至個人勢必與碳交易相連。事實證明,這一天已經不那么遙遠了。“如果每件商品都有碳足跡,這就意味著,商品中都含有碳成本,最終將由消費者來買單”。“也許有一天,每個人都有一個碳指標”,根據一定的計算公式,可以把每個人開車、使用家電等過程中所排放的碳量測算出來,每個人的碳指標也可以交易,超標的人必須支付費用,或者掏錢請中介公司幫你去種樹,以中和碳排放量。

    參與碳市場交易,不僅可以獲得‘綠色利潤’,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、開拓新的產業(yè),還能推進‘綠色技術’發(fā)展,獲得‘綠色信貸’、‘綠色融資’支持,贏得‘綠色形象’,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(xù)快速發(fā)展。這就是參與碳交易的生意經。

    隨著碳減排成為各方共識,以后碳產業(yè)將有巨大的發(fā)展空間。中國已向世界作出碳減排承諾: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%-45%。碳交易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引導企業(yè)節(jié)能減排的,對于企業(yè)來說,這既是一個機遇,又是一個挑戰(zhàn),企業(yè)越早參與越好。

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凡本網注明[來源:中國傳動網]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和視頻文件,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(surachana.com)獨家所有。如需轉載請與0755-82949061聯系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“中國傳動網”,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均來自互聯網或業(yè)內投稿人士,版權屬于原版權人。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,禁止擅自篡改,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。

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
伺服與運動控制

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直驅與傳動

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中國傳動網

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

熱搜詞
  • 運動控制
  • 伺服系統(tǒng)
  • 機器視覺
  • 機械傳動
  • 編碼器
  • 直驅系統(tǒng)
  • 工業(yè)電源
  • 電力電子
  • 工業(yè)互聯
  • 高壓變頻器
  • 中低壓變頻器
  • 傳感器
  • 人機界面
  • PLC
  • 電氣聯接
  • 工業(yè)機器人
  • 低壓電器
  • 機柜
回頂部
點贊 0
取消 0
往期雜志
  • 2025年第三期

    2025年第三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5年第三期

  • 2025年第二期

    2025年第二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5年第二期

  • 2025年第一期

    2025年第一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5年第一期

  • 2024年第六期

    2024年第六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4年第六期

  • 2024年第五期

    2024年第五期

    伺服與運動控制

    2024年第五期